亚盛医药登陆纳斯达克:中国创新药企全球化战略迈入新纪元
2025年1月24日,苏州——北京时间1月24日晚,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(股票代码:AAPG)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,以每股17.25美元发行732.5万份美国存托凭证(ADS),募集资金约1.26亿美元,成为2025年美股首家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,也是继百济神州、和黄医药、再鼎医药之后第四家实现“H股+美股”双重上市的中国药企。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国际资本市场对其创新实力的认可,更彰显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舞台的崛起。
全球领先技术:细胞凋亡通路与精准药物研发
亚盛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在细胞凋亡通路领域的深度布局。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在所有三类关键凋亡调节因子(Bcl-2、IAP、MDM2-p53)领域均拥有活跃临床项目的企业,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壁垒技术平台,开发出多款“First-in-Class”或“Best-in-Class”潜力的创新药物。其核心产品耐立克(奥雷巴替尼)作为第三代BCR-ABL抑制剂,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TKI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(CML),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。与同类药物相比,耐立克在安全性、适应症广度和成本效益上优势显著,且针对耐药患者展现出突破性疗效。2024年,亚盛医药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高达13亿美元的全球授权合作,进一步加速耐立克的国际化进程,预计2026年在美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。
另一重磅管线BCL-2抑制剂APG-2575,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关键注册临床的同类药物,凭借更优的安全性和给药便捷性,有望超越艾伯维的Venetoclax,覆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、急性髓性白血病(AML)等广阔适应症,销售峰值预计突破20亿美元。
智能化生产:苏州工业园区的“硬核”支撑
亚盛医药的研发与生产版图中,位于苏州工业园的智能工厂扮演了关键角色。园区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,通过“苗圃工程”“育林行动”等政策,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上市的全周期支持。亚盛医药在此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生产车间,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,确保药品从临床到商业化阶段的高效转化。2024年,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总额达75亿元,亚盛医药的智能化生产能力与规模化效应,为其全球商业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募资投向:加速全球临床与管线迭代
此次美股募资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:
1.耐立克国际化:投入3000万-4000万美元推进全球III期临床试验(如POLARIS-2),扩展适应症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、胃肠道间质瘤(GIST)等领域;
2.APG-2575商业化:5000万-6000万美元用于中国市场的生产准备及海外临床,力争2025年国内获批上市;
3.梯队管线建设:加码MDM2-p53抑制剂APG-115、Bcl-2/Bcl-xL双靶点药物APG-1252等下一代候选药物的研发,巩固肿瘤治疗领域的综合竞争力。
双重上市:全球化战略的“双引擎”
亚盛医药的“H股+美股”双重上市模式,不仅打通了国际融资渠道,更提升了品牌全球影响力。方正证券分析指出,此举将加速其创新循环,推动营收从2024年的8.24亿元(同比增长477%)向2026年的26.3亿元跃升。公司创始人表示:“纳斯达克上市是亚盛全球化的重要一步,我们将以更高效的研发和更智能的生产,为全球患者提供突破性疗法。”
亚盛医药的纳斯达克之旅,不仅是中国创新药企“出海”的典范,更展现了苏州工业园区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硬核实力。在智能化生产与全球化研发的双轮驱动下,亚盛医药正以“中国智造”重塑全球医药格局,为人类健康贡献东方智慧。